職場甘苦談,犀利士,果凍威而鋼

工作中最讓人反感的三句話


這幾年的工作中,我觀察到一個現象。

很多剛入職的應屆生,能力不錯,但是卻總會覺得他們還是欠缺了一些東西。雖然能夠很完美地執行你的指令,但進步卻始終有限。

同樣,不少工作了兩三年的人,在經驗上沒什麼問題,但總是顯得有點‌‌「青澀‌‌」,導致你始終無法放心地把項目交給他。

究其原因,是這些人身上,存在著一些比較典型的‌‌「學生思維‌‌」。今天就來聊一聊這些‌‌「學生思維‌‌」,以及如何克服它們。

一、‌‌「我只是個實習生而已‌」

許多帶過實習生的同事,都跟我提過,他們最不樂意聽到的就是‌‌「我只是個實習生啊‌‌」。

為什麼呢?因為這句話意味著你給你自己設了限。

‌‌「因為我只是個實習生,所以我做好實習生應該做的事情就行了。把上級分配的任務做完,剩下的時間就是自己的。別人的工作與我無關,最好也別讓我加班,反正一個月才給那麼點工資。‌‌」

簡而言之:拿著兩千的月薪做四千的活,這不是傻么?

這樣的思維模式,不能說有錯,但是,如果你希望在職業上有所發展,而不是單純把它當作一份工作的話,我希望你能轉變一下心態。

原因很簡單:我們為什麼能夠升職加薪呢?不是因為我們拿多少錢,做多少事。是因為我們在這個職位上,做出了超越這個職位本身的業績和表現。

所以,只做好本職工作是遠遠不夠的,它只不過說明你配得上到手的薪水而已。如果你希望有所突破,你一定要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基礎上,去接觸團隊裡面其他人的工作,去了解你工作範圍之外的東西,去從更高的高度審視整個項目和環節。

如果你每天工作8小時,但是上級分配給你的任務你4個小時就搞定了,剩下4個小時里,不要無所事事、消磨時間,我希望你去找你的上級,對他說:你布置的事情我已經做好了,還有沒有什麼事情是我能幫忙的?有沒有其他同事的工作我能夠參與一下?

如果團隊狀態比較閑,真的沒有工作可以給你,那你可以與同事交流一下,問問他們日常的工作是什麼,項目的進度是什麼,其他人或者其他團隊在做什麼……諸如此類。要多問。

相信我,沒有人會反感別人向他請教問題的,包括你的上級。只要你情商合格,不要在別人特別忙的時候去問。

這樣的思維其實可以推廣到所有的職位。‌‌「我只是個文案‌‌」,如果你給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個文案,只願意把手頭的文案寫好,那你做5年、10年,你還是一個文案,做的還是一成不變的事情。

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工作了很久,卻一直在做基礎的執行工作,有些人年紀輕輕卻能帶項目、帶團隊的原因。前者只是一直在重複已經會了的工作,後者則是在不斷突破自己。

設計師、文案、運營……不同的位置,看待問題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。同樣一個設計,哪裡要突出,設計師可能會從視覺的平衡來考慮,文案則可能從文案的聯想和調性來考慮。只有多和不同崗位的人交流,把思維從‌‌「任務‌‌」上升到‌‌「項目‌‌」的高度,你為團隊做出來的東西才不會跑偏。

同樣,無論任何職位,你一定要在本職工作的基礎上,對其他人的工作有所了解,能夠進行溝通,甚至能從項目的高度進行協作、指導,這樣,才有向上升遷的可能性。

二、‌‌「可我已經很努力了啊‌」

這是另一個極其常見的通病。

我們的教育過多地強調‌‌「努力‌‌」‌‌「勤奮‌‌」,其實到了社會,你會發現,努力很多時候並不怎麼重要。這是一個結果導向的時代。大家只關注結果,並不關注你付出了什麼。

讀書時,我們有老師、家長層層保護,給予我們足夠多的寬容,幫我們承擔了太多的壓力和責任。但是在社會上,沒有這回事。沒有人會去幫我們承擔,一切責任都要自己去背。沒做好就是沒做好,就算再努力,也改變不了沒做好的事實。

這很殘酷,但確實如此。所以,一定要儘早拋棄那些陳舊的思維。諸如‌‌「雖然沒有成功,可是他已經很努力了‌‌」‌‌「沒有功勞也有苦勞‌‌」,這樣的想法不但無用,甚至是有害的。因為它們會成為你發展路上的障礙。你會覺得雖然事情沒有做好,但好歹努力了嘛,從而心安理得。

其實一件事情,努力了卻沒有做好,有時還不如‌‌「不夠努力‌‌」。因為前者只有兩種可能性,一是你的能力有問題,二是你的方向從一開始就是錯的。無論哪種可能性,都比‌‌「不努力‌‌」嚴重得多。

當然,我的意思並不是說你可以不用努力,而是說,你必須轉變思維:從‌‌「努力完成目標‌‌」轉變為‌‌「高效完成目標‌‌」。

這兩者的區別在哪裡?努力更多的是把時間精力花在執行的過程上,高效則是把時間精力花在‌‌「挑選最佳路徑‌‌」上。

很多時候,多花一點時間去思考,尋找最合適的方法和渠道來完成目標,效果會更好,花費的總時長也會更少。

相較之下,‌‌「努力‌‌」反而是最偷懶的做法。因為它往往意味著不動腦子,使用自己最習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,只是付出了大量的勞動而已。

其實工作過一段時間,你就會發現,隨著負責的事務越來越多、項目越來越複雜,個人的勤奮能起到的作用相當有限,你必須更多依靠外力,協調各種不同的資源,學會說服、統籌和合適的分配來實現最大化的收益。

簡而言之,你需要做的是提高單位時間和資源的效果,而不是大量的加班。

這對於剛入職的我們,有什麼啟迪呢?

最簡單的一點,你可以去接觸大量的方法,學習大量的軟體,了解不同的渠道,不需要非常精深,能夠觸類旁通,應用它們的特點去分步解決問題就好。比起努力和勤奮,更重要的,是要有運用工具的意識。

另外一點,是要有協調資源的意識。溝通能力,協調能力,統籌能力,很多時候比你自身的執行能力更重要。因為一個人的力量,再大也是有限的。

三、‌‌「我有一個很棒的點子‌」

這是很多新人喜歡說的話。他們這樣說的時候,通常帶著一絲炫耀、自豪、沾沾自得,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憧憬。但是很可惜,大多數時候,這一點用處都沒有。

創業圈裡面有一個共識:點子沒有價值,有價值的是把它實現的過程。這推廣到任何一個領域都適用。

為什麼呢?因為,絕大多數你能夠想到的點子,其實別人都已經想到了。所以,能想到一個點子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,你只是跟別人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。如果你能夠把它做出來,那才有意義。

而如果你想到的,是一個別人從來沒有想到的點子,那麼,你應該更慎重地審視它:你的點子是拍腦袋想出來的,還是基於你的經驗,抑或是基於行業和用戶調研數據?

一般來說,拍腦袋想到的點子都沒有意義,因為通常都不具備可行性,而且絕大多數的基礎和前提都是想當然,完全經不起推敲。

當然,能夠提出自己的想法,絕對是一件好事,但是‌‌「提出點子‌‌」只是一個開始,它並不能說明任何東西,也不能影響任何東西。如果你能夠繼續做出評估、判斷可行性、完成調研、進行分析、選擇路徑、優化步驟、統籌時間、協調資源……到最終把它做出來——如果你能參與其中任何一個環節,並發揮你的能力,那你的工作才是有價值的。

舉個最簡單的例子,假如你要做一個H5頁面,你想到一個非常贊的點子,很好,但這只是第一步。你得去做用戶研究和分析,收集案例,研究可行性;你得做出策劃,說服負責人,為什麼要把資源放在這個項目上;你得去說服設計、開發、文案,傳達你的想法,下達清晰的需求;你得時時刻刻把握進度、結果;你甚至可能面對各種質疑和意見,等等。

很有可能,經過過程中各種因素的累積,等它做出來的時候,跟你一開始的想法已經大相徑庭了。

所以,很多看似‌‌「垃圾‌‌」的產品,很有可能一開始的點子也非常完美,只是經過一系列的過程,以及各種客觀因素的累積,最終成了我們看到的樣子。

因此,在職場上,重要的,從來都不是想法,而是,當你產生一個想法之後,你有沒有能力把它堅持做下去,直到做出一些成效?

同樣,很多職場新人喜歡對現狀提出批判,說得也很精準,但是當你問他們有什麼解決的方法,他們又說不上來,這也是毫無意義的。因為,大多數你能發現的問題,別人也都發現得了,只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解決罷了。什麼叫‌‌「建設性意見‌‌」?就是你不但要指出‌‌「這樣不對‌‌」,還要講清楚‌‌「為什麼不對‌‌」,以及‌‌「我們可以怎麼做‌‌」‌‌「怎麼做才會更好一些‌‌」。

一個簡單的建議:如果你要向上級提點子或者指出問題,不要只是把你的想法講出來,你要同時給他幾套方案,這些方案必須是可行的,切合實際的,以及你能夠參與其中的。

簡而言之,培養‌‌「結果導向‌‌」和‌‌「解決問題‌‌」的思維,你才能真正從學生轉變為一個職場人。


陽痿知識百科,早洩知識百科,藥品專業知識,男性保養大全,強身藥酒大全,兩性話題百科

犀利士哪裡買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職場小故事大啟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